近日,备受关注的程某某涉嫌受贿罪一案,经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人民检察院指控,海口市琼山区人民法院一审以程某某犯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自从走马上任海南某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官居副厅级,程某某逐渐迷失在权力场,在做人做事用权上失去底线,8年收受15人贿赂款249.3万元。(9月26日《法制日报》)
程某某的一生,虽未盖棺却已论定。他是博士生导师,曾主持多项科研课题,在海南农业螨类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研究领域,可谓小有名气。但自从当上高校“掌门人”,他又插手工程人事招生,长期接受吃请和金钱贿赂,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并处罚金50万元。
从硕士生成长为副厅级官员,再从知名学者沦落成阶下之囚,程某某落马的事实充分表明:党员干部党性修养的强弱与文化程度的高低、与职位的大小并不完全成正比。由此可见,从严治党不能有“盲区”“死角”,即使是高校等知识分子成堆的地方,也必须在反腐败的覆盖范围之内。
一个“程某某”不可怕,可怕的是“程某某”成群。据不完全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至2016年初,仅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纪律审查”栏目公布的高校腐败案件就已达50多起;而在海南某师范学院,不仅现任校长程某某垮台了,前任校党委书记李某某和现任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陈某某也同时落马。
2016年1月,《中国反腐倡廉建设报告No.6》发布。该报告认为,“腐败几乎渗透到了高校所有关键领域和环节,主要集中在权力集中者和敏感岗位负责人等方面。”高校不再是象牙塔、更非我们想象中的“净土”,这固然令人揪心痛心,却惟有直面现实、勤除“病害”。
大学是个小社会。遏制高校腐败易发的趋势,既要推行信息公开、落实自主管理,又要坚持依法办学、完善决策制度,尤其要紧盯考试招生、科研项目、政府采购、学校基建等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把财权物权人权都关进制度的“笼子”。只有这样,高校的生态才能风清气正。(文/吴小宝)